如何利用梦来修行?

2024-02-26 13:10:5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如何利用梦来修行?佛教认为人的心识可以分为八种,前六识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第七识为末那识,第八识为阿赖耶识。

  意识产生后便开始在我们身体的上上下下、各个感官活动,就如同空气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一样。

  同样的,当意识走到耳朵这个感官部位时,耳朵里也有很多脉,于是梦里就会感觉到各种各样的声音,或是悦耳的或是恐怖的。

  当意识进入其中非常细微狭小的脉时,我们就会梦到像隧道、地下通道等黑暗狭窄的地方,感到很不舒服或是很恐惧;

  还有的人甚至还会梦到自己死亡的征兆,比如每天做同样一个特殊的梦,可能一两个月或是一年内就死亡了。

  这是因为当生命即将结束时,人的意识和体内的气流就会经常进入心脏或大脑的某个脉,导致我们连续做同样的梦。

  就是光照射在物体上,然后反射进了我们的视网膜,而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,波的长短就造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。

  凡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东西,它们实际上都是没有颜色的,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大脑里的一种画面。

 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,虽然没有说颜色来自于大脑,而是说来自于眼睛的感受,但二者其实是一样的意思。

  就像小孩子玩的万花筒,在对着光看的时候,里面就有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东西,但是实际上里面并没有这些东西,这就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而已。

 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世界,比梦里面看到的世界时间上稍微可以久一点,相对稳固一点,所以我们就认为它是真实的。

  比如说,说话者的声带振动,在空气当中产生了波,然后这个波就传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耳朵,并振动了我们的耳膜。

  在现实生活当中,我们认为我们听到的声音跟梦里面完全不一样,因为梦是假的,而我们听到的是真实的、存在的。

  但是,如果再进一步去分析就会发现,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所谓的声音,原来也跟梦里面是完全一样的。

  气体里面分子的化学反应,振动了我们鼻腔里面的分子,让我们的精神世界里面产生了一种感觉:很香或者是臭等等。

  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这五个感觉,凡是后面有“觉”字,都跟我们精神世界的感受有关系。

  于是,我们变得迷茫,开始追逐取舍这些梦境,看到漂亮的花就想得到,听到悦耳的音乐就很开心,听到打雷就感到恐怖等等,在梦中活得很累很辛苦。

  而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的意识通过眼睛、耳朵等感官去感受外面的世界,并认为物质世界是非常真实且稳固的存在,于是不断追逐外在事物,为了得到它们而陷入烦恼,然后我们又不知道外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。

  因为当时的印度有很多魔术师,他们幻化出来的东西跟佛教讲的虚拟世界、空性是比较相似的,所以用魔术来描述空性比较容易理解。

  正在为难之际,尊者身边有人建议说:虽然没有魔术,但是有梦啊,可以用梦来描述空性,大家都容易理解。阿底峡尊者听了很高兴,确实,用梦来描述空性就很容易了。

  也就是说,不但梦是虚拟的,而且我们一直都认为真实的这个世界,也是跟梦一样的不真实,这就是梦透露给我们的讯息。

  每天睡觉前花几分钟的时间专心思维:等下进入梦境时,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梦,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梦的世界里。

  如果稍微认真一点去做,最晚一个月之内一定会成功的,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一两周就能够在梦中保持清醒,立即就发现自己在做梦。

  人的意识它就有这种力量和潜能,就像睡前非常专注地思维明天几点起床,到了时间即便没有闹钟也一定会醒来。

  无论在商场里、大街上,还是在花园、森林、大海边,我们都可以告诉自己(要发出声音):这不是现实而是梦!经常这样训练,便很快能够在梦中认识到梦了。

  因此,修行者就会在进入禅定之前专心地思维:我打坐打三天,三天结束的时候,我一定要从这个禅定当中出来。

  认识了梦以后,自己在做梦时,就要在梦里刻意地去感受各种各样的事情,尝试去做那些平时根本不敢做的事情。

  比如说,梦中站在悬崖上,虽然也会害怕,但因为知道是梦,跳下去也不会受伤,所以我要跳下去等等。

  通过这样的训练深深地体会到梦中的一切都是虚拟的,只要自己不害怕K1体育官方网站、不恐惧、不执著,实际上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,梦里出现的各种情绪也可以完全控制住。

  同样的,我现在又要开始面对另外一个世界,这个被叫做现实生活的真实世界,这个真实世界也和我昨天晚上在梦里面对的世界一样,也是不真实的,也是可以完全消失的。

  现在,我们就把梦里的经验用到现实生活中(当然,梦里我们可以从悬崖上跳下去,现实生活当中不可以,这个现在还不到时候,但是有很多东西跟梦里面是完全一样的),这样以后,对外在的执著和烦恼就会慢慢减轻。

  如果我们暂时不想醒来,还想继续做梦也可以,但是要准备做些好梦,不要做噩梦,然后我们要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好梦。

  尽虚空遍法界,诸佛菩萨、天人鬼畜、泥巴瓦块、风云雨雾都是一个阿弥陀,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。这叫「阿弥陀」。

  要这样来观照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,这是从根本上认识「阿弥陀佛」,从根本上帮助我们成就阿弥陀佛。(更多修行知识请关注修行科学公众号)

  修行科学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领域修行者与科学工作者编写或提稿。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、研讨、参考之用,不一定代表运营者意见,亦不一定完全正确,请客观思考,不盲从,不排斥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邮件联系:,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。

  “修行科学”平台旨在传递修行智慧,探索生命科学真谛,了悟人生,与自然和谐共生;集众家智慧视角,诠释自然万物背后的奥秘,结合东方智慧与科学,来弘扬传统文化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!不定期推送修行智慧、前沿科学、秘法、易经数术、风水法术、中医养生、科学等大量相关内容。

搜索